“我在检察事业的道路上走过了35年,我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,只是在一个基层小院、一个普通岗位上,努力做着自己的本职工作。”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达茂旗检察院检委会专职委员、第三检察部主任潘志荣说道。
从检30多年,在不同岗位上守护着草原,被群众称为“游牧检察官”“牧民的好安达”的潘志荣,已经走遍了达茂旗的77个嘎查和143个行政村,巡访过1000多个牧场点与6400多户农牧民,累计办理各类案件800余件,无一错案。他曾荣获“全国优秀共产党员”“全国先进工作者”“全国模范检察官”等称号。
达茂旗地处中国北疆,草原广袤,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区,其中以蒙古族占多数。潘志荣从小在牧区长大,对这片草原、对牧区群众有着深厚的感情。刚到检察院工作时,他和牧民讲法律连比划带猜,牧民一脸茫然。潘志荣于是暗下决心:一定要学好蒙语。他翻烂了一本厚厚的《蒙汉词典》,自学了大量蒙汉法律书籍,成为了一位精通蒙汉双语的检察官。
在一次下牧区走访时,潘志荣认识了高兰英,她买的草场被邻居王某占了2000多亩。由于他们一家不懂蒙古语,王某一家很少会汉语,两家人一沟通就吵架。了解情况后,潘志荣主动承担起协调工作,联系相关部门多次对两家的牧草场进行实地丈量、划界,前后4次把两家人叫到一起,讲法律、讲道理、讲人情。他发挥精通蒙语蒙文的特长,当起了两家人的翻译官。通过耐心的协调,两家人终于达成和解,王某同意在自己的草场上划出1500亩还给高兰英,还有500亩草场由两家共用。事后,高兰英还给潘志荣送来了锦旗,上面写着“检察官倾力化解民忧,十余年邻里纠纷终得解”。
为了解群众法律诉求、宣传检察工作、摸排职务犯罪线索,潘志荣每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基层农牧区工作。他有一本十万多字的《民情日记》,收集了大量检察工作第一手资料。为了帮助70多岁老阿妈追回7000多元的养老钱,潘志荣曾经三赴90公里外的犯罪嫌疑人家里动之以情、晓之以理、释之以法。为了协商矿山赔偿牧民事宜,他废寝忘食,因劳累过度半夜突发心脏病,经抢救转危为安几天后又奔向草原。他心里时刻记挂着群众,手机里一直保存着620多位农牧民的电话,并经常打电话唠家常。他常说:“帮助群众解决揪心事、烦心事、操心事是检察官的责任,更是共产党员应有的担当。”
三十年如一日,默默无闻,任劳任怨,潘志荣的无私大爱超越了民族和职业的界线,与各族群众和睦相处,守望相助,把牧民的事儿当成自己的事儿,他还以自己的工资收入证明作抵押,连续6年帮助贫困蒙古族牧民贷款发展畜牧养殖。安达是蒙古语,意思是兄弟。在牧民们心中,潘志荣就是他们的“好安达”。
责任编辑:田剑
免责声明: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中报法网无关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