宁波司法服务为城市添彩

  • 社情民意 | 2021-08-26 15:55:39 | 来源:中国法制网 | 陈东升 王春
  • 0

      四明山革命老区,有余姚梁弄法庭“红村”法官的身影;连片渔船上,留下象山石浦法庭法官送法上船的话语;启动巡回审判车,江北慈城法庭法官把公平正义送到矛盾纠纷化解的最前沿……浙江省宁波市49家人民法庭将司法服务触角延伸至甬城大地每一寸土地,为这座已连续11年获得最具幸福感荣誉的城市增色添彩。

      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、院长陈志君近日接受《法治日报》记者采访时介绍,人民法庭是法院的神经末梢。近年来,宁波中院科学谋划、主动作为,坚持发展“枫桥经验”,聚焦“当事人一件事”改革,精准发力、便民利民;建强矛盾纠纷化解“桥头堡”,持续深化诉源治理;打造“一庭一品”特色品牌,全面夯实强基导向,大力推动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实现新跨越,切实为促进乡村振兴、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赋能助力。

      党建引领强基固本

      “红村法官工作室”在余姚梁弄横坎头村建成已有半年。庄严的法徽下,是调解矛盾纠纷巡回审判案件的场景,是“姚法红锋”法律服务小分队送法下乡的身影。

      梁弄镇位于四明山革命老区,梁弄法庭也被大家亲切地称为“老区法庭”。“法官工作更深入一点,当事人诉讼就更方便一点;庭前工作做得更细致一点,案件审理也会更顺利一点。当事人满意,群众就会信服。”庭长徐鸣捷说,梁弄法庭坚持以党建带队建、以队建促审判,司法为民的价值取向已融入“老区法庭”的日常工作中。

      梁弄法庭是宁波全市人民法庭压实基层基础的一例。宁波中院副院长王水维向记者介绍,宁波中院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,全面推进法庭支部标准化、规范化建设,探索法庭党员下沉辖区村社,推动党建与法庭工作双融合、双提升。同时,完善年轻干警赴法庭轮岗锻炼机制,努力把人民法庭建设成为优秀法治人才成长的基地。

      在这个基地,年轻干警既向书本学,更向实践学、向群众学,不断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。余姚法院陆埠法庭负责人叶科技,扎根基层法庭十余年,带头办理疑难案件,泥泞乡间承载着他对司法的坚守和对百姓的承诺;鄞州法院姜山法庭庭长周小鸥,带领一代又一代法庭人斩获佳绩;北仑法院小港法庭副庭长彭晓晓,以亲和力调处纠纷,以创造力欢乐普法,探索着青年法官的无限可能。

      宁波两级法院根据辖区人口分布、区域特点,因地制宜对全市人民法庭进行优化布局,把审判法庭搬到老百姓最需要的地方。海曙西郊“社区流动法庭”把法律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,余姚泗门“QQ法庭”升级迭代与群众随时联系,宁海力洋“午间法庭”利用零碎午休时间为当事人提供便利,象山石浦“渔港法庭”贴近渔区为渔民降低诉讼成本。

      宁波中院民一庭庭长潘国悦告诉记者,在考虑法庭布局设置时,不拘泥于有编制的人民法庭,也包括有固定场地和人员的巡回法庭、有固定场所无固定人员的巡回审判点,形成了以中心法庭为主、巡回法庭巡回审判点为辅的多层次司法服务网络,推动法庭工作深度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大格局。

      据统计,3年来宁波市新设人民法庭12家,总数增至49家,占全省法庭总数的15.5%,数量居全省第一;设立巡回法庭12个、巡回审判点11个,实现全市法庭覆盖宁波面积和人口率达83%,并以全市基层法院27%的员额人数办结了全市基层法院45%的民商事案件,打通了司法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
      细节入手便民利民

      走进北仑法院柴桥法庭接待大厅,“全国法院人民法庭工作先进集体”的荣誉状挂在显眼处。庭长方指挥向记者说起“惠民法庭”的司法品牌时感慨道,不久前处理的一起案件让他感到有时仅是一些小善意,就能为群众解决大问题,真正做到案结事了。

      那是6月的一个上午,在柴桥法庭第五审判庭,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件的庭前证据交换正在进行。由于案件标的达4000余万元,且当事人对案件事实争议较大,双方提供的证据多达几千页,当天上午12时左右,证据交换才初步结束。

      考虑到原被告代理人及相关工作人员都从山西赶来,如果另行安排开庭时间,将额外增加当事人的诉讼成本与精力,且当前疫情时有反复,可能会增加出行风险,因此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,法庭决定将开庭时间就安排在当天下午。最终庭审顺利结束。

      庵东镇西三村村委会内,慈溪法院杭州湾新区法庭两位“网格法官”正在调解村里一起案子。村民曹某和赵某因土地租赁纠纷诉至法院。案件涉及到土地租赁合同是否继续履行、地上构筑物处置、土地复垦等诸多问题,两位“网格法官”决定采用分头调解的工作方法。

      面对耐心分析案情、解释法律法规的“网格法官”,被告袒露了真实想法:“土地政策调整,租来的地用不了,我又不想白白放弃,就想再等等。”在“网格法官”的帮助下,原被告达成协议,被告当场支付两万元租金,纠纷顺利化解。

      2019年,慈溪法院组建“网格法官”队伍,以6个人民法庭为工作平台,使“网格法官”逐步融入全市1142个网格,在网格内开展各项司法服务,打造诉源治理新模式。

      在宁波,充满人文关怀的诉讼环境让到访的群众满意度持续上升。医药箱、免费Wi-Fi、手机充电等服务已成为标配。贴心的志愿服务岗,有效解决老百姓的问累、诉累、跑累。一站式多功能诉讼服务中心,通过不断升级给予当事人越来越便捷的司法服务。悉心打造的“智慧法庭”,方便群众在线办理各项诉讼业务。作为跨域立案诉讼服务终端,各法庭为打通异地诉讼“最后一公里”不懈努力。不断完善的延伸立案机制,还将立案服务工作延伸到各乡镇街道司法所和行政服务中心。

      与此同时,宁波各法庭“十八般武艺”全用上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,引导基层干部和群众树立法治意识。宁海法院深甽法庭联合镇政府成立“青年法制培训基地”,切实提升乡镇干部法治水平。北仑法院小港法庭与街道合力打造“法治文化宣传”主题公园,传播法治正能量。余姚法院丈亭法庭为辖区内全省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建立“法治云课堂”。象山法院定山法庭与司法所合办法律小知识有奖竞答。

      数字赋能诉源治理

      去年10月,镇海法院骆驼法庭整建制入驻镇海区矛调中心。法庭庭长王磊介绍:“我们法庭的‘理法润乡党建+’品牌就是要用老百姓认的‘老理儿’、法理,以事实为依据,以法律为准绳,将矛盾化解在最前端,把‘法’的精神根植于乡土民心。”

      前不久,骆驼法庭为当地两家企业解决了一件颇为棘手的大难题。去年10月,被告公司向原告公司借了4678万元,承诺一个月还清。可债务到期后,被告公司刘总只回复了一句“实在没钱,先等着吧!”一边是心急如焚的原告公司,一边是油腔滑调的被告公司,调解员当即找到审判法官和执行法官。3人一协商,决定共同调解,终于让原本剑拔弩张的两家公司冰释前嫌。

      骆驼法庭入驻区矛调中心后举行了一场师徒结对仪式,形成了“一件事进一扇门,诉前调解全过滤,法官指导一对一”的工作新机制。正因为这个新机制,上述案件迎刃而解。王磊告诉记者,法庭以员额法官为纽带,链接诉前纠纷调解、审判、执行,打造案件办理闭环,从前端的指导调解、司法确认、审理、履行督促到协助执行法官强制执行,员额法官全程参与、跟进,切实办好“当事人一件事”,让老百姓带着矛盾纠纷进门,揣着真金白银出门。

      同时,骆驼法庭还灵活运用镇海法院首创的司法公正码,打造“码”上投诉、“码”上反馈、“码”上评价、“码”上监督的内外监督闭环,把“计分表”交给群众。

      宁波部分法庭通过成建制入驻、团队派驻以及“VR虚拟成像”等方式入驻辖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,推动构建村、镇、法庭递进式分层过滤的三级调解平台。

      近日,慈城法庭受理了一批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,案由是慈城镇一小区近300户业主起诉开发商要求房屋维修并赔偿损失。面对近300起案件,法庭经过研判决定采用“一次判决+N次调解”的方式集成处理。也就是说,法庭只正式立案受理1起案件并高效办结,从而形成判决示范。随后,法庭引导其他所有业主到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,并根据已经生效的判决达成调解协议。最后,法庭对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。

      通过这种“判决示范+诉前调解+司法确认”的新模式,慈城法庭将近300起案件浓缩成1起案件办理,其余均通过“人民调解+司法确认”的形式高效集成办结。

      慈城法庭的创新探索是宁波各法庭强化诉源治理的一个缩影。据统计,2019年、2020年,宁波全市法院收案量分别下降3.04%和3.29%,2020年诉前纠纷化解率达41%,同比上升22.25个百分点。

    责任编辑:田剑

    免责声明: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中报法网无关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

    • www.zbgfw.cn  |  中报法网  |  联系电话:010-53352966
    •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ICP备案号:京ICP备2021009060号-1
    • 主管单位:中报国际法律咨询中心   主办单位:中报法网编委会  投稿邮箱:zbgf666@163.com
    • 技术支持:华夏融媒国际文化中心